房间隔缺损-越早发现越好
发布日期:2022-06-21 点击:248
在先天性心脏病中,房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约占成人先心病的20%~30%。
房间隔缺损的危害
房间隔像一堵墙分隔左心房和右心房。房间隔缺损是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残留未闭缺损,心房水平存在分流,可引起相应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患者易发生心衰、肺炎、肺血管病变等而导致早年死亡。
左心房和右心房间多了一个缺口(箭头所指处)
房间隔缺损的症状
多数房间隔缺损在婴幼儿期无明显症状,症状出现的早晚和轻重取决于缺损的大小。缺损小的可无症状,缺损较大时可表现出易疲劳,易困倦,运动后气促、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成年后可有乏力、运动时呼吸急促或困难、腿脚或腹部肿胀、心悸或心律失常等症状。
房间隔缺损宜早发现
部分房间隔缺损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早采取干预措施,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较严重的并发症,治愈难,预后差,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如何诊断
确诊房间隔缺损一般需要进行心脏彩超检查。检查之后可得到两个重要数据:缺损位置和大小。
缺损位置
房间隔缺损根据缺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原发孔型缺损、继发孔型缺损、静脉窦型缺损、卵圆孔未闭等类型。其中发病率最高的是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占所有房间隔缺损的70%~80%。
缺损大小
缺损大小直接决定左右心房间血液的分流量,以及缺损自然闭合的可能性。
3月龄以下、缺损小于3mm者在1岁半内100%可自然闭合;
1岁半以内,缺损3~8mm者有80%以上可以自然闭合;
缺损在8mm以上者很少能自然闭合,应尽早治疗。
治疗方法
房间隔缺损主要采取介入封堵术治疗和外科修补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缺损位置 + 缺损大小 + 当前年龄 + 并发症情况,确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包括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