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职工医保定点医院
  • 安徽省异地就医平台定点医院
  • 合肥市职工医保定点医院
  • 合肥市城镇居民医保定点医院
  • 非营利性三级心血管病医院
  •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乐普互联网医院
咨询热线:0551-65390777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心力衰竭与人工心脏专业委员会筹建工作座谈会在合肥顺利召开
发布日期:2025-10-14 点击:9

20251012日上午,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心力衰竭与人工心脏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筹建工作座谈会合肥顺利召开。

会议合影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郝德明,协会副秘书长王珊,协会学术培训部主任张静、项目主管李慧丽,专委会主要发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学科带头人、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梅举,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裘慰伯、周长平,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鄢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马量,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韩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丁芳宝,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向立,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王晓晨,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外四科主任郭志鹏,上海德达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夏瑜,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杨光,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吴敏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东杰,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金洲,济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锋泉,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清,深圳核心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EO余顺周,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富,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EO阎华,苏州同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郑凯程等来自全国各地40位心力衰竭与人工心脏领域专家和产业代表参加座谈会。

张静主持

与会嘉宾齐聚一堂,怀揣着对心衰与人工心治疗规范化建设的深度思考,以及对医学人文服务的积极探索,共同商讨专委会筹建及行业发展大计。本次会议由协会学术培训部主任张静主持。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郝德明讲话

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定代表人郝德明发表重要讲话,全面剖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指出,心力衰竭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其防治体系建设至关重要。人工心脏作为终末期心衰的有效治疗手段,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专委会的成立正当其时,是顺应国家医改政策、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医疗健康需求的重要举措,为整合行业资源、建立标准体系提供了一体化协作平台。

协会副秘书长王珊介绍分支机构筹建工作流程及要求

王珊副秘书长就分支机构的筹建工作流程、工作思路、工作任务、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提出作为全国非公立医疗机构的行业管理组织,分支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应紧密融合市场化运作机制,遵循产业、学术、人才、资金的四个链建设发展为工作思路,坚持学术与产业并重,搭建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

梅举作筹建工作报告

专委会的主要发起人、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梅举作专委会筹建工作报告,深刻阐述了我国心衰治疗面临的形势与机遇。指出,我国拥有超1300万的心衰患者,终末期心衰患者超100万,大量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筹建专委会的核心目标是要搭建一个产、学、研、医四方联动的平台,打破机构壁垒,制定并推广心衰与人工心脏诊疗规范、技术标准和质控体系,最终让每一位心衰患者都能享受到高质量、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会议现场

与会专家分别结合自身及所在单位实际情况,围绕专委会筹建及成立后需开展的工作展开热烈讨论,并达成广泛共识。

裘慰伯发言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裘慰伯表示,作为一家非公立医院,深切体会到建立行业标准与技术规范的重要性。专委会的成立将为临床医生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南和强大的学术支持,有助于提升整体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患者。

周长平发言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周长平表示,期待专委会在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上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考核,为各级医疗机构输送更多心衰与人工心脏专业技术人才。

邵永丰发言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邵永丰强调,当前人工心脏技术的开展质量参差不齐,专委会成立后,应着力于制定技术规范、培训标准和考核机制,并积极承担起区域质控的任务,确保这项创新技术能够安全、有效地惠及患者。

鄢华发言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院长鄢华指出,非公立医疗在服务模式和效率上具有独特优势,专委会应成为连接公立与非公医疗的桥梁,促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双向流动,共同提升我国心衰整体诊疗水平。

马量发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马量提出,人工心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心内、心外、重症、超声等多学科的紧密配合,但大多数学科的沟通并不顺畅。专委会的成立,为不同学科的专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将极大促进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建立与完善。

韩杰发言

北京安贞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韩杰指出,技术创新与临床规范需要并行。专委会应密切关注国际前沿动态,同时引导和规范国内技术的临床应用,避免野蛮生长,确保患者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丁芳宝发言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主任丁芳宝呼吁在座的所有专家通力合作,按照协会的筹建要求尽快完成招募委员及筹建的后续工作,搭建一个高效、包容的协作平台。

张向立发言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副院长张向立指出,区域性医疗中心在心衰患者长期管理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专委会应充分考虑如何将国家级平台的优质资源下沉,建立覆盖全国的患者管理网络,实现诊疗服务的均质化。

郭志鹏发言

天津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外四科主任郭志鹏表示,人工心脏的围术期管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一环。希望专委会能组织编写相关专家共识,尤其侧重术前评估、术中配合与术后康复的标准化流程的制定

夏瑜发言

上海德达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夏瑜表示,借鉴国际先进的医疗经验和服务模式对于发展国内的人工心脏事业至关重要。他建议专委会秉承“走出去,带进来”的理念将国际上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本土化

 杨光发言

无锡明慈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杨光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心衰患病人群不断呈现增长态势,国产人工心脏器械日益蓬勃发展,为心衰治疗提供非常好的选择。建议专委会可以吸纳更多的内科同仁加入,达成内外科协同,共同推动心衰诊疗的全面化、多学科化发展。

吴敏发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吴敏表示,专委会的成立为临床医生,尤其是年轻医生,提供了一个极的学习与成长平台。通过定期的学术交流和病例讨论,能够快速提升各级医生应对复杂心衰病例的能力。

徐东杰发言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徐东杰强调,我国心衰患者基数庞大且逐年增长,大部分患者首诊于内科。专委会吸纳更多内科同仁,共同制定从药物到器械的全程化管理专家共识和质控规范。

张金洲发言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心脏病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金洲指出,非公医疗无论在服务量还是技术实力上都有了质的提升。专委会的成立将吸引更多优秀专家投身非公医疗事业,共同为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医疗服务多元化需求贡献力量。

张锋泉发言

济南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张锋泉表示,专委会的成立将为行业提供亟需的标准和规范。医院团队将全力支持并积极参与专委会的各项工作,为学科发展贡献山东力量。

周清发言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周清从临床一线的角度提出,加强患者教育、打破信息差至关重要。他建议专委会应组织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普材料,并建立顺畅的心内-心外科转诊机制,确保患者不被耽搁

袁忠祥发言

合肥高新心血管病医院袁忠祥主任示,医院将全力支持专委会的各项工作,并愿意作为培训基地之一,推广规范化的诊疗技术提供实践平台。

余顺周发言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CEO余顺周表示国产人工心脏技术的发展,正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阶段。技术创新必须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需要关注产品的长期可靠性与患者的生命质量。专委会的成立,为医工结合提供了最权威的平台。核心医疗期待在专委会的指导下,与临床专家们共同优化、完善植入解决方案,真正为患者解决痛苦。

韩志富发言

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韩志富从科技企业角度指出泰心科技作为国产人工心脏的研发企业,坚信产学研医紧密合作是技术迭代和产业化的核心动力。期待在专委会的指导下,与临床专家更深入地合作,让科技创新真正满足临床需求。

阎华发言

重庆永仁心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EO阎华从产业角度指出专委会为临床专家与器械企业提供了直面交流的契机。健康的行业生态需要适度竞争与多元选择,不仅能驱动技术创新,为医生提供更优的工具,更是为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期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郑凯程发言

苏州同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市场营销副总裁郑凯程表示,人工心脏我国已300医院中应用,希望专委会能致力于推广人工心脏技术,并将中国的创新技术带向世界,更多地为心衰患者高质量生存造福。

谢钟磊发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谢钟磊建议专委会牵头建立全国性的心衰与人工心脏临床数据库,利用真实世界数据为临床研究、技术评估和政策制定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郝德明总结发言

会议最后,郝德明会长作总结发言。他感谢各位专家贡献真知灼见,并表示协会将全力支持专委会的筹建工作。他指出,本次座谈会不仅论证了专委会成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更为其未来的工作职能与发展方向描绘了清晰的蓝图。他强调,专委会要秉承“专业性、代表性、全面性“的原则,抓紧招募委员,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搭建好以心外科、心内科等多学科在内的沟通交流平台。专委会成立后要积极联系建立质控与数据平台,引进商保合作,为终末期心衰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协会诚挚地邀请心衰与人工心脏领域相关从业的专家和产业代表扫描下方二维码申请专委会委员,积极参与到专委会筹建工作中,为我国心衰与人工心脏领域规范化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测试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