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心脏病简介
结构性心脏病是指任何心脏结构的异常,任何与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结构性心脏病分为狭义的结构性心脏病及广义的结构性心脏病。广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除原发心电疾患(某些电生理异常而发生的VT,VF)和循环疾病(部分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ACS)以外,任何心脏结构的异常,任何与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而狭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解剖异常引起心脏结构的改变所造成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
(1)先天性心脏病异常(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
(2)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
(3)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等)。
(4)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室壁瘤,疤痕心肌等。
结构性心脏病发病率
先心病
指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心脏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碍或发育异常而引起的解剖结构异常,或出生后应自动关闭的通道未能闭合(在胎儿属正常)的情形。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不容小视,占出生活婴的0.4%-1%,这意味着我国每年新增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20万。
瓣膜病
我国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病率约为2.5‰- 3.2‰( 很可能低估),按13亿人口估算,瓣膜性心脏病县者约400 万人,每年需要进行瓣膜手术的患者达20 多万例。目前占成人心脏手术的第一位。
房颤
估计每5个中国成年人一生中,就有1人有发生房颤的风险,略低于西方人群;75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群发生房颤的风险比50岁以上人群增加2倍。与51~60岁的人相比,71~80岁的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增加5倍,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房颤患病率增加了6倍。
结构性心脏病发病原因
先天性心脏病
遗传因素仅占8%左右,而占92%的绝大多数则为环境因素造成,如妇女妊娠时服用药物、感染病毒、环境污染、射线辐射等都会使胎儿心脏发育异常。尤其妊娠前3个月感染风疹病毒,会使孩子患上先天性心脏病的风险急剧增加。
瓣膜性心脏病
心脏瓣膜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风湿热、黏液变性、退行性改变、先天性畸形、缺血性坏死、感染和创伤等。可以引起单个瓣膜病变,也可以引起多个瓣膜病变。
心房颤动
房颤常见的病因包括高血压病、冠心病、心脏外科手术、瓣膜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栓塞、甲亢等等,与饮酒、精神紧张、水电解质或代谢失衡、严重感染等也有关系。